-
柏琴(1838-1907),英國人,生于一八三八年三月十二日,英國東北部約克郡(Yorkshire)的黑桑頓(BlackTh
-
吳中祿,男,林產化學家。安徽涇縣人。
-
美國物理化學家。1884年3月24日出生于荷蘭。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,1905 年獲電子工程師
-
徐仁賢,化學家,上海市人。1936年9月15日出生,卒于2006年3月25日。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(現中國石油大學)
-
克日什托夫·馬蒂亞謝夫斯基(Krzysztof Matyjaszewski,1950年4月8日-),波蘭裔美國化學家,世界上論文
-
伊弗雷姆·卡齊爾(英語:Ephraim Katzir,1916年5月16日-2009年5月30日),是以色列的生物物理學家和以色
-
漢斯·克里斯蒂安·奧斯忒Hans Christian Ørsted(1777~1851) 丹麥物理學家和化學家。
-
John Cowdery Kendrew(1917.3.24~1997.8.23),英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。生于英國牛津。因“
-
弗拉迪米爾·普雷洛格(Vladimir Prelog,1906年7月23日-1998年1月7日),旅居瑞士的南斯拉夫化學家,190
-
約瑟夫·路易·給呂薩克(法語:Joseph Louis Gay-Lussac,1778年12月6日-1850年5月10日),法國化學家和
-
杰奎琳·巴頓(Jacqueline K. Barton),男,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兼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。他與瑞士巴塞
-
羅伯特·威廉·本生(Robert Wilhelm Bunsen,1811一1899)出生在德國的哥廷根。出生書香門第,有兄弟四人,
-
邁克爾·史密斯(Michael Smith,1932年4月26日-2000年10月4日),生于英國布萊克浦,畢業于曼徹斯特大學,
-
K·C·尼古勞(Kyriacos Costa Nicolaou,1946年6月5日-),?出生于賽普勒斯卡拉瓦斯,畢業于倫敦大學,曾
-
郝慰民(Wei Min Hao),中國臺灣籍旅美華裔科學家,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成員。1972年
-
伊萬·尼科洛夫·斯特蘭斯基(保加利亞文:Иван Николов Странски,德語:Iwan Nicolá
-
香港出生,祖籍安徽樅陽縣,早年畢業于澳洲梅鐸大學,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,為安興紙業集團有限公司之創辦
-
閻長泰,化學教育家與分析化學家。早年參與制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,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是制革化學基礎研究
-
居里奧·納塔(GiulioNatta,1903年-1979年),出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亞,畢業于米蘭工學院,意大利化學家。他
-
查爾斯·佩德森(Charles John Pedersen,1904年10月3日-1989年10月26日),美籍,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,化
-
丹尼爾·舍特曼(Daniel Shechtman,1941~),出生與特拉維夫,以色列化學家。以色列材料科學家,在以色列
-
威廉姆·艾斯科·莫爾納爾(William Esco Moerner,1953年-),出生于美國加州普萊森頓,畢業于康奈爾大學
-
漢斯·克海斯提安·奧斯特(丹麥語:Hans Christian ?rsted,1777年8月14日-1851年3月9日),丹麥物理學家
-
亞歷山大·威廉·威廉姆遜(英語: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,1824年5月1日-1904年5月6日),出生于英
-
薩姆納 ,美國第一代最著名的社會學家之一。曾在牛津大學、日內瓦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攻讀神學、社會科學和語
-
漢斯·費希爾(Hans Fischer,1881年-1945年),畢業于慕尼黑大學,德國生物化學家。他致力于血紅素和葉綠
-
庫特瓦(Courtois,B.1777年2月8日~1838年9月21日)生于法國第戌是碘元素的發現者。1913年10月9日,在法國第
-
喬治·華盛頓·卡佛(George Washington Carver,1864年7月12日-1943年1月5日)是美國教育家、農業化學家、
-
周慧明,女。林產化學家。福建福州人。193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森林系。1946年獲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理工學院哲學
-
奧德·哈塞爾(Odd Hassel,1897年5月17日-1981年5月11日),出生于挪威奧斯陸,畢業于德國柏林大學,有機
-
喬治·安德魯·歐拉(George Andrew Olah,Oláh Gy?rgy)(1927年5月22日-),男,博士,出生于布達佩斯
-
達德利·赫施巴赫(Dudley R. Herschbach,1932年6月18日-),美國化學家。因為研究化學基元反應體系在位
-
理查德·羅伯茨于1943年9月6日生于英格蘭德比,是汽車工程師約翰·羅伯茨和家庭主婦埃德娜的獨子。4歲時隨
-
許云書(1964-),漢族,重慶市梁平縣人,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;大學材料學教授、非核動
-
約瑟夫·普利斯特列(Joseph Priestley 1733-1804),他1733年3月13日,生于英格蘭約克郡利茲市郊區的一個
-
奧馬爾·亞吉(Omar.Yaghi)(1965- ),美籍約旦裔化學家,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。就職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
-
馬丁·海因里!た死樟_特(Martin Heinrich Klaproth,1743年-1817年1月1日),德國化學家。1789年他從
-
雅各布斯·亨里克斯·范托夫(Jacobus Henricus van 't Hoff,1852年8月30日-1911年3月11日),出生于
-
弗蘭克·威格爾斯沃斯·克拉克,Frank Wigglesworth Clarke(1847-1931),美國地球化學家,地球化學奠基人
-
雅各布·比格雷森(Jacob Bigeleisen)于1919年5月2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佩特森。是一名化學家,同位素化學
-
施泰因,,男,(Stein,William Howard) 美國生物化學家。1911年6月25日生于紐約州紐約市;1980年2月2日卒
-
拉斯·昂薩格(Lars Onsager,1903年11月27日-1976年10月5日),挪威出生的美國化學家。他因發現非平衡態
-
馬里奧·莫利納(José Mario Molina-Pasquel Henríquez,1943年3月19日-2020年10月7日),生于墨西哥城,
-
費希爾,德國化學家,早期著明物理學家Karl·費歇爾的兒子。1918年11月10日出生于德國慕尼黑,在慕尼黑工業
-
米切爾(Peter Dennis Mitchell),英國化學家,1920年9月29 日生于英國薩里郡。米切爾1950年在劍橋大學
-
格利雅,法國化學家。1871年5月6日生于瑟堡。1893年入里昂大學學習數學,畢業后改學有機化學,1901年獲博士
-
黃穗陽,男,美籍華人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。1958年4月28日生于廣州, 198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硅酸鹽材
-
C.A.Charles-Adolphe Wurtz (1817~1884)法國有機化學家。1817年11月26日生于斯特拉斯堡,1884年 5月12日
-
莫諾(Monod,Jacpues Lucien) 法國生物化學家。1910年2月9日生于巴黎;1976年5月31日卒于戛納。 1941年莫
-
約瑟夫·布萊克(1728~1799)Joseph Black英國化學家,物理學家。布萊克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首先用天平來
-
弗蘭克·舍伍德·羅蘭(Frank Sherwood Rowland,1927年6月28日-2012年3月10日),美國化學家,諾貝爾化學
-
普雷洛格(Prelog Vladimir,1906年7月23日-) ,出生于南斯拉夫,瑞士化學家。他曾研究出了用來判定某種具
-
恩斯特·奧托·貝克曼(Ernst Otto Beckmann,1853年7月4日-1923年7月13日),是一名德國化學家,主要成就
-
馬和,唐朝堪輿家、化學家。在探索天文地理和人類休養生息關系的長期實踐中,中國古代先哲不僅發明了指南針
-
埃米爾·埃倫邁爾(1825年6月28日-1909年1月22日),19世紀德國化學家。埃倫邁爾年輕時長期研究化合物的結
-
羅納德·喬治·雷伊福特·諾里什(RonaldGeorgeWreyfordNorrish,1897年11月9日劍橋-1978年6月7日),英國
-
紹爾·溫施泰因(Saul Winstein)1912年10月8日-1969年11月23日,加拿大化學家。
-
馬克斯·費迪南·佩魯茨(Perutz,Max Ferdinand,1914~2002)是一位奧地利裔英籍分子生物學家。他與英國
-
長井長義(1845—1929),日本化學家, 生于四國德島。當過德島縣某機關雇員。1871年由政府選派到德國留學
-
英國化學家。1910年5月12日生于開羅。她曾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學習 ,畢業后到劍橋大學工作(1932~193
-
馬庫斯(Rudolph A. Marcus),化學家,美國國籍,1923年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,中國科學院外籍院
-
約翰·貝內特·芬恩博士(1917年-2010 ),美國化學家。與田中耕一、庫爾特·維特里希共同獲得了2002年諾貝
-
喬治·比德爾(George Wells Beadle),美國著名基因遺傳學家,終因發現基因的跳躍性而獲得1958年諾貝爾醫
-
格哈德·赫茨伯格(Gerhard Herzberg,1904.12.25 - 1999.03.03),光譜學奠基人,197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
-
弗倫克爾-康拉特(Fraenkel-Conrat,Heinz),德國-美國生物化學家,1910年7月29日生于德國布雷斯勞(現波蘭
-
弗里德里!へ惣獮跛梗ǖ抡Z: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,1884年10月11日-1949年3月30日),出生于布
-
陳天池,有機化學家和教育家,南開大學物理二系創始人。曾任南開大學教授、化學系副系主任、元素有機化學研
-
Frank Wigglesworth Clarke(1847-1931),美國地球化學家,地球化學奠基人之一。
-
遠藤章(Endō Akira, 1933年11月4日生)是一位日本生物化學家,他對真菌和膽固醇的研究導致了他汀類藥物的
-
西利曼(Silliman, Benjamin),1779年8月8日生于康涅狄格州北斯特拉特福,畢業于耶魯大學獲法律學學位,美
-
利奧波德·格梅林(Leopold Gmelin,1788年-1853年),德國化學界黎明時期的大化學家。他以對氰化物的研究
-
羅伯特?胡貝爾,1937年出生于德國,1963年獲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博士學位,曾任德國馬普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
-
研究并解釋了大氣中臭氧形成、分解的過程及機制,指出:臭氧層對某些化合物極為敏感,空調器和冰箱使用的氟
-
阿道夫·弗里德里!ぜs翰·布特南特(Adolf Friedrich Johann Butenandt,1903年3月24日-1995年1月18日)
-
米夏埃爾·格雷策爾(Michael Gr?tzel,1944年5月11日生于多夫開姆尼茨)是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,在那兒他
-
阿布·穆薩·賈比爾·伊本·哈揚(Abu Mūsā Jābir ibn Hayyān,,波斯: )也被稱為“吉伯”(Geber)
-
阿達·約納什(Ada Yonath,1939年6月22日-),出生于耶路撒冷,畢業于希伯來大學,以色列科學家,2009年諾
-
?全名亞歷山大·尼古拉耶維奇·涅斯梅亞諾夫,Александр?Николаевич?Несмеяно
-
弗雷德里克·索迪(Frederick Soddy,1877年9月2日-1956年9月22日),出生于伊斯特本,畢業于牛津大學,英
-
漢斯·卡爾·奧古斯特·西蒙·馮·奧伊勒-切爾平(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-Chelpin)1873年2月1
-
朱榮昭,安徽涇縣人,電化學家,安徽涇縣人。1942年畢業于大同大學化學系。1951年獲法國巴黎大學化
-
Richard N Zare,國際著名物理化學,分析化學家,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系主任。
-
劉盛烈,男,1912年出生,中國臺灣化學家,專長有機化學,臺北南港人。臺南高等工業學;瘜W科、臺北帝國大
-
哈雷·格雷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伍德伯恩,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 Arnold O. Beckman 化學教授,美國化學家,
-
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教授,理學碩士。廈門大學中青年骨干教師,福建省色譜學會理事。曾參加三部正式
-
佩爾蒂埃,出生于1788年,逝世于1842年,法國化學家,是巴黎藥物學校的教授、副校長。
-
徐筱杰,浙江溫州人。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,曾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,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,喬
-
里希特(J.B.Jeremias Benjamin Richter) (1762~1807),德意志化學家。
-
奧伊勒-凱爾平(Euler-Chelpin,Han Karl August Simon von),德國-瑞典化學家。1873年2月15日生于德國巴伐
-
保羅·約澤夫·克魯岑 (Paul Jozef Crutzen,1933年12月3日-),荷蘭大氣化學家,因“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
-
阿爾貝特·拉登堡(AlbertLadenburg,1842-1911)德國化學家,海德爾堡大學哲學博士,猶太人。主要研究脂肪
-
巴拉賽爾蘇斯 (1493~1541)全名:菲利普斯·奧里歐勒斯·德奧弗拉斯特·博姆巴斯茨·馮·霍恩海姆·巴拉
-
Peter J. Stang(1941年-),出生于德國紐倫堡市,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,化學家,美國國家科學院
-
科頓(1930—2007. 2. 20),無機化學家,美國國籍,生于美國費城,美國德克薩斯州農業與機械大學化學系教
-
中文譯名:菲舍爾德語:Hans Fischer出生:1881年7月27日德國法蘭克福逝世:1945年3月31日德國慕尼黑國籍:
-
雅羅斯拉夫·海羅夫斯基(捷克語:Jaroslav Heyrovský,1890年12月20日-1967年3月27日),捷克化學家
-
齊格蒙第(Zsigmondy,RichardAdolf)奧地利-德國化學家。1865年4月1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;1929年9月23日卒于
-
約翰·亞歷山大·雷納·紐蘭茲(John Alexander Reina Newlands)英國分析化學家和工業化學家。1837年11月
-
王曉蓉,女畫家,F居北京,2006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俄羅斯著名美術家研究生班。作品曾發表于《中國美術
-
王德寶(1918年5月7日-2002年11月1日),出生于江蘇泰興,畢業于美國西部保留地大學,生物化學家,中國生產